网站logo

当前位置:首页 > 宝刀资讯 / 正文
微信:15368827170

一把户撒刀,承载着每个阿昌族男人的血性柔情

2021-03-25 19:44:55 阅读 评论

image.pngCMa云南户撒乡刀网-(www.husaxiang.com),传承600年户撒刀锻造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!

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,古往今来的武侠小说里,行走江湖的侠客,都会有神兵利器相伴。江湖有“剑是君子所佩,刀乃侠盗所使”之说。十八般兵器,刀排第一。小李飞刀,例无虚发;武林至尊,宝刀屠龙。那么,户撒刀,又是把什么刀?image.png

阿昌打刀人,西南边地的世代铁匠。CMa云南户撒乡刀网-(www.husaxiang.com),传承600年户撒刀锻造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!

CMa云南户撒乡刀网-(www.husaxiang.com),传承600年户撒刀锻造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!

户撒,位于云南省德宏州陇川县,是阿昌族聚居地,这里的阿昌人擅长打刀,所制户撒刀“制炼极精纯,柔可绕指,剁铁如泥。”与新疆维吾尔族的英吉沙小刀,甘肃保安族的保安腰刀齐名,号称中国少数民族三大名刀。CMa云南户撒乡刀网-(www.husaxiang.com),传承600年户撒刀锻造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!

CMa云南户撒乡刀网-(www.husaxiang.com),传承600年户撒刀锻造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!

关于户撒刀,曾是陇川农场知青的王小波在小说《黄金时代》中有过这样的片段描写:“那条路还通到户撒。那里有很多阿昌铁匠,那些人世世代代当铁匠。我虽然不是世世代代,但我也能当铁匠。我和那些人熟得很,他们都佩服我的技术……山上那些阿昌铁匠打刀刃比我好,可是要比在刀上刻花纹,没有任何人能比得上我。所以起码有二十个铁匠提出过,让我们搬过去,他打刀刃我刻花纹,我们搭一伙……假如我搬到一位阿昌大哥那里去住,现在准在黑洞洞的铁匠铺里给户撒刀刻花纹。”CMa云南户撒乡刀网-(www.husaxiang.com),传承600年户撒刀锻造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!

image.pngimage.png
虚虚实实,无法得知王小波是怎么与铁匠混熟的,也很难考证里面的一些景象是作者当年做知青时的现实,还是想象。但当他到达陇川的时候,户撒坝子的阿昌族人的确在打造刀具,而且早在六百年前,他们就以“打刀人”的身份生活在这里,以制刀为业,世世代代当铁匠,一把把烙有他们姓氏标志的长刀,在此地留下了锋利的印记。image.png

户撒刀影600年。CMa云南户撒乡刀网-(www.husaxiang.com),传承600年户撒刀锻造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!

CMa云南户撒乡刀网-(www.husaxiang.com),传承600年户撒刀锻造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!

户撒刀的制刀史,至少可以追溯到六百多年前。虽然阿昌族定居户撒时,已掌握制铁技术,但更精湛的制刀技艺是随着明军征讨麓川而来的。1441年至1449年明朝三征麓川,长期的战争需要大量的刀剑,内地补给却非常困难。于是,在户撒建起了“沐氏勋庄”,户撒成为了兵工厂,汉族军队工匠将打刀技艺传授给了当地的阿昌族人,在吸收了汉族的兵器制造技术后,形成独特的户撒刀锻制工艺。CMa云南户撒乡刀网-(www.husaxiang.com),传承600年户撒刀锻造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!

image.png

一把户撒刀从选料到完成需要几十道工序:根据刀的长短、款式选料;裁切;将毛条用大锤锻打制成刀坯;用小锤锻打、修整成型;打磨刀身、刀口;淬火;抛光;雕花等,其中刀剑质量的好坏,往往取决于锻打和淬火技术的高低。传说一些老艺人能够把刀打制得薄韧可弯,平常作为皮带缠在腰间,遇敌时突然挥出,一道寒光闪过,敌人伏诛。CMa云南户撒乡刀网-(www.husaxiang.com),传承600年户撒刀锻造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!


CMa云南户撒乡刀网-(www.husaxiang.com),传承600年户撒刀锻造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!

CMa云南户撒乡刀网-(www.husaxiang.com),传承600年户撒刀锻造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!

image.pngimage.png

值得一说的是,户撒刀,这种作为冷兵器时代实用的武器,并没有淹没在刀光剑影之中。一战期间,英军曾在缅甸组建过一支景颇族军队,战士配备一把户撒刀,唤作“戈勒卡”,在与拿破仑的军队作战中,屡建功勋。二战时,缅甸克钦族战士,手持户撒战刀,与中国远征军和英美盟军携手杀敌,为户撒刀添了几分传奇。CMa云南户撒乡刀网-(www.husaxiang.com),传承600年户撒刀锻造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!


CMa云南户撒乡刀网-(www.husaxiang.com),传承600年户撒刀锻造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!

CMa云南户撒乡刀网-(www.husaxiang.com),传承600年户撒刀锻造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!

CMa云南户撒乡刀网-(www.husaxiang.com),传承600年户撒刀锻造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!

CMa云南户撒乡刀网-(www.husaxiang.com),传承600年户撒刀锻造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!

image.png

-CMa云南户撒乡刀网-(www.husaxiang.com),传承600年户撒刀锻造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!

非遗传承,阿昌人会打刀, 也爱刀。CMa云南户撒乡刀网-(www.husaxiang.com),传承600年户撒刀锻造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!

CMa云南户撒乡刀网-(www.husaxiang.com),传承600年户撒刀锻造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!

除了擅长打刀,阿昌族向来还是个爱刀的民族,有着悠久的佩刀历史。以前,阿昌族女子喜欢选打刀能手做自己的伴侣,在选女婿时,要看会不会打刀。而结婚之时,阿昌青年总要身背自己所打的一柄长刀,喜气洋洋,英姿飒爽。CMa云南户撒乡刀网-(www.husaxiang.com),传承600年户撒刀锻造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!

image.png

当然,和平时期刀作为武器,已经极少存在,更多的是作为工艺品,定情信物。2006年,户撒刀成功入选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,让这把承载着阿昌族人血性的利器,在“叮叮当当”的打铁声中一直延续。CMa云南户撒乡刀网-(www.husaxiang.com),传承600年户撒刀锻造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!

CMa云南户撒乡刀网-(www.husaxiang.com),传承600年户撒刀锻造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!

CMa云南户撒乡刀网-(www.husaxiang.com),传承600年户撒刀锻造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!

CMa云南户撒乡刀网-(www.husaxiang.com),传承600年户撒刀锻造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!

以上图片来源于网络CMa云南户撒乡刀网-(www.husaxiang.com),传承600年户撒刀锻造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!

image.pngCMa云南户撒乡刀网-(www.husaxiang.com),传承600年户撒刀锻造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!


CMa云南户撒乡刀网-(www.husaxiang.com),传承600年户撒刀锻造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!

试试用"←"或"→"方向键快速翻页把 (^o^)/

微信:15368827170
搜索
热门图片
最近更新